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长寿时代来临后,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的现状

行业资讯|长寿时代来临后,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的现状

发表于:2024-07-17
浏览量:0

 

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的现状

 
 
长寿时代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种体现。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为自己的养老负责。养老是一件长期、复杂的事情,也是每个人刚性的需求。从离开校园步入职场,到中年打拼事业有成,再到安享老年幸福生活,每一步都需要与负责任的专业机构同行,通过科学的财富规划,持续不断地夯实养老财富储备,守护好我们的“养老钱袋子”。
 
所以今天探讨的问题,也是围绕这一话题而言的“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的现状。”
 

 

 
居民养老财富规划意识整体偏弱,年轻人尤甚      
 
 
居民养老财富规划意识决定了下一步养老财富管理行为,从而影响居民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居民养老财富规划意识仍存在短板,年轻人更需要培养个人养老财富规划意识。
超过三分之一(38.51%)的调查对象表示目前没有进行养老财富规划:也有三分之一左右(33.48%)的调查对象表示目前已进行了养老财富规划,但暂时还未实施:仅不到三成(28.01%)的调查对象表示目前已经进行了养老财富规划,而且已经在实施过程中。
这反映出当前居民养老财富规划意识仍显不足。

 

 
 
居民养老财富储备预期规模较高,中青年人危机感更强
 
 
居民养老财富储备预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居民对自己退休后养老生活的期待,也就是说,养老财富储备预期越高,居民越期待在退休后能够过上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居民养老财富储备规模预期整体较高。超过七成(72.9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退休前需要攒够100万元以上才能满足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需求。不到三成(27.05%)的调查对象认为退休前攒够100万元以内就能满足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需求,主要集中在50-100万元的区间。

具体来看养老财富储备规模预期超过100万元人群的情况,其中,20.4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退休前需要攒够100-200万元就可以满足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需求,16.5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退休前需要攒够200-300万元可以满足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需求,超过三分之一(35.92%)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退休前需要攒够300万元以上才能满足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需求。

 

 
 
居民养老投资期限整体较短,中高收入人群倾向拉长投资期限
 
 
居民养老投资期限决定了居民投资的养老金融产品是否能够享受“时间+复利”的实际利好,进一步决定了居民是否能够达到养老财富储备的预期。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19.96%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随存随取,不愿受投资期限的束缚,17.57%6的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1年以内,17.62%的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1-3年,15.3%的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3-5年,14.77%的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5-10年,14.78%的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10年以上。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调查对象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仍然较短。其中,近四成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1年以内,超过55%的调查对象愿意投资养老金融产品的期限在3年以内,也就是说,多数人群没有将“养老的钱”做到专款专用,可能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对养老财富储备产生负面影响。

 

 

 
 
居民养老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风险偏向保守      
 
 

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的目标是为自己退休后储备充足的养老资产,从养老财富储备实际的投资方式来看,多数调查对象通过多元化的养老投资方式进行养老财富储备。其中,有54.47%的调查对象养老财富主要偏好的投资方式是银行理财,其次是银行存款(50.89%)、商业养老保险(43.37%)、基金(29.47%)、房产(22.45%)、股票(10.37%),也有一些调查对象参与了股票和债券进行养老财富储备,还有一部分调查对象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仅有4.38%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养老储备。